有一次,一家人好不容易能吃顿好的,周星驰却故意将平日很难吃到的鸡腿掉在地上,母亲心疼不已,狠狠地责罚了他。
母亲舍不得将弄脏的鸡腿扔掉,只好洗干净自己吃下。
多年以后,周星驰已功成名就,带着母亲一起上电视节目时,再提起这段往事,他才动容地对母亲说:“我要是不把鸡腿扔在地上,你舍得吃吗?”
也许从那个时候起,他就展露出了非凡的表演天赋,这一场单独表演给母亲的戏,让人无比感动。
电影《功夫》中有一个猪笼城寨的场景,那就是周星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的真实写照,狭窄、拥挤、肮脏、破败,但这里却充满市井的烟火气,可以让他观察到人间百态。
在后来他的电影中,经常能找到他小时候的影子。
在学校里,周星驰的学习成绩很一般,除了语文以外,其他科目都一塌糊涂,不过老师曾对他的母亲说,这个孩子画画还不错,很有艺术天分。
不过当时的周星驰并没有往美术上发展的想法,因为他很快就迷上了中国功夫。
70年代,李小龙的电影风靡整个香港。
九岁那年,周星驰在母亲的带领下,去观看了李小龙的《唐山大兄》,这一下子,他便成了李小龙的狂热粉丝,也迷上了中国功夫,更爱上了后来与他相伴一生的电影。
李小龙潇洒的武打动作,义薄云天的江湖豪气,深深地影响着年幼的周星驰,在他后来的电影中,曾多次出现过致敬李小龙的镜头。
由于痴迷中国功夫,周星驰缠着母亲报了一个功夫训练班,但一个月一百块的学费,对于这个贫穷的家庭实在太过沉重。
母亲不忍打消儿子的热情,咬牙给他报了名,但也仅仅坚持了三个月,便已无力负担。
懂事的周星驰理解母亲的难处,不哭不闹,而是找来各种“武功秘籍”开始自学,经常模仿李小龙的武打招式和动作神态。
虽然他自学的武术不正常不类,但却让他保持了很好的运动习惯,以致身材一直很好,也算另一种收获。
在学校里,周星驰自认为武功大成,刻意跑到校长办公室,要求开设一个武术培训班,由他本人担任教练。
校长看着这位“少侠”,只觉莫名其妙,当即一顿痛骂,将他赶出了办公室。
周星驰刚刚萌芽的功夫梦,就被无情地摧残了。
这个场景,后来在电影《功夫》中也能找到影子,主角自以为学了如来神掌天下无敌,却不料在别人眼中,什么都不是。
周星驰以李小龙为偶像,而李小龙除了武术家这个身份以外,更是一名出色的演员,所以当周星驰的功夫梦遭遇挫折以后,又开始追逐自己的演员梦。
然而,要当演员,比当武师难得多,以他当时的条件,根本接触不到电影圈,他只能暂时将这个梦想埋藏在心里,默默积蓄力量,等待机会。
由于学习成绩不好,也为了尽早赚钱养家,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,中学毕业以后,周星驰便开始打工,当过茶楼跑堂的,也做过电子厂工人。
虽然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,但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梦想。
1980年,周星驰在街上闲逛的时候,被一位导演相中,邀请他到香港丽的电视台跑了个龙套。
短暂的演员生涯并未让他绽放出光芒,但却坚定了他内心的想法,认为自己是有表演天赋的。
在跑龙套的时候,周星驰听说有一位巨星要来片场,他想如果能得到巨星的赏识,说不定就能多争取一些戏份。
于是,当巨星来了以后,他就恭恭敬敬地伺候了对方一整天。
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他的殷勤并未换来对方的赏识,临走时,对方指着他的背影对身边人说:“他好像一条狗啊!”
当时周星驰并未走远,这句话清晰地落在了他的耳中,他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。
后来,这句话成为电影《大话西游》最后一句台词,当时很多观众听不懂意思。
一结合周星驰的经历,人们才明白,他的每一部电影,其实都是在拍他自己。
1982年,怀揣着炽热演员梦的周星驰,拉上了好友梁朝伟,两人一起去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。
当时梁朝伟对当演员没什么兴趣,架不住周星驰的苦劝,才决定去试一试。
然而,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,随便试试的梁朝伟顺利被录取,志在必得的周星驰却名落孙山。
梁朝伟一步入演艺圈,就顺利得好似开了挂,拍电视剧很快就成为台里力捧的“无线五虎”之一,转战电影圈以后,又遇上了王家卫,直接将他捧上神坛,影帝拿到手软。
作为曾经的难兄难弟,周星驰的演艺道路坎坷曲折得多。
没能考上无线艺员训练班,周星驰并不肯放弃,后来在朋友戚美珍的介绍下,考取了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夜训班。
一年以后,周星驰毕业,成为无线电视台的签约艺人,他被派去主持儿童节目《430穿梭机》。
周星驰的理想是当演员,而不是主持人,但贫穷的家境让他不能率性而为,必须要拿一份薪水养活自己和家人,于是在主持人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年。
在少儿节目中,周星驰经常率性而为,并不太注重小朋友的感受,甚至会当场黑脸,吓哭小朋友。
好在这档节目还附带了一个单元剧叫《黑白僵尸》,与龙炳基搭档,他演黑僵尸,可以过一过戏瘾。
周星驰是个不安分的演员,哪怕是对待一个没什么人看的单元剧,他的态度也无比认真,为了让剧情更好看一点,他常常不顾导演组的反对,临时修改剧本。
剧组很多工作人员都只是为了挣一份薪水而已,并没有周星驰那么执着的追求,但他这样不断修改剧本,无疑会加大整个剧组的工作量,自然得罪了不少人。
因此,他被导演痛骂过,被同事排挤过,被观众投诉过,但在那段黯淡的岁月里,他从未放弃过对电影的执着追求。
后来,这段心酸和束手无措,被他在电影《喜剧之王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。
《喜剧之王》算是周星驰半自传性质的电影,他将自己跑龙套时的种种经历都反应到了电影当中。
在83版《射雕英雄传》中,周星驰饰演一个宋兵乙,出场只有十几秒,一句台词,然后就要被梅超风一巴掌拍死。
他向导演建议,人遭遇攻击是会本能地防御,在被拍死之前,能不能用手挡一下,加上这个动作会更加真实。
导演无视了周星驰的要求,在他眼中,哪个观众会去在意一个跑龙套的呢?
在《老洞》中,周星驰演一个死尸,躺在地板上一动不动,被人来来回回地踩踏,也要一声不吭。
在看《喜剧之王》时,很多观众会被这些桥段逗笑,却不知道,这都是周星驰的真实经历。
知道了他的故事以后,很多人再也笑不出来。
在跑龙套的这些年里,只要能上镜,无论多么渺小的角色,周星驰都会努力做到完美,但那种从未被人看重的辛酸,根本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。
无论境遇多么艰难,他对电影那份始终如一的坚持,正如电影角色尹天仇的那句台词,我是一个演员。
这是周星驰融入骨血的一种追寻,哪怕没有一个人认可,他也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。
香港媒体向来以毒舌著称,他们评价周星驰说:“他只适合做儿童节目主持人,根本不适合当演员。”
这份报纸被周星驰一直珍藏着,用别人的嘲讽和挖苦来鞭策自己不断前进。
1987年,周星驰终于不再是跑龙套的,而是拿到了一个勉强称得上配角的小角色,在电视剧《生命之旅》中,与当红明星万梓良搭戏。
合作结束以后,万梓良称赞周星驰很有表演天赋,鼓励他继续努力。
万梓良的话给了周星驰极大的信心,同时也带给了他新的机遇。
1988年,对周星驰颇为赏识的万梓良,又邀请他一起合作电影《捕风汉子》。
由于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,他引起了圈中大佬李修贤的注意,想让他加入自己的万能影业公司。
刚巧在这个时候,李修贤拍摄的电影《霹雳先锋》需要一位年轻演员,出演一位江湖小弟,他认为周星驰很适合,便向他发出了邀请。
周星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,兢兢业业地完成了角色,将偷车贼Boy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电影上映以后,在港台地区引发了强烈反响,周星驰获得了台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,还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提名。
有了奖杯在手,一向势利眼的香港电影圈终于对周星驰刮目相看,他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戏约。
跑了多年龙套,他的演艺事业终于迎来了重大转机。
接下来,周星驰出演了《盖世豪侠》、《北斗双雄》、《龙在天涯》、《城市故事》等影视剧,合作的演员都是郑少秋、李连杰、周润发等大咖。
然而,这些作品并未让他大红大紫,只是增加了他的曝光率,距离真正的巅峰,他还差一个机会。
1989年,周润发主演的《赌神》风靡港台地区,拿下当年票房冠军,也掀起了赌片的热潮。
1990年,在赌片大行其道的风潮下,刘镇伟找到周星驰,拍了一部跟风之作《赌圣》。
《赌圣》原本只想趁着赌片热度未消,捞一笔快钱,剧本创作仅用了五个小时,拍摄周期为37天,全片没有一个大腕。
出人意料的是,这样一部跟风之作,一经上映便轰动了整个香港,狂揽4132万票房,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票房纪录。
引人入胜的剧情,夸张搞笑的细节,切合时代的鲜明元素,再加上周星驰极具个人风格的表演,创造了这样一场票房神话。
周星驰本人,也因为这部电影,第一次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提名。
刘镇伟原本只想跟一波周润发的风,没想到给香港影坛创造了另一位比肩周润发的存在,90年代成为“双周一成”的天下。
《赌神》是王晶导演的作品,他一向善于把握商机,看到周星驰声名鹊起,立即邀请他出演了《赌侠》,再次狂揽4030万票房。
短短半年时间,周星驰红遍香港,风头一时无两,连昵称也从星仔变成了星爷。
1991年,周星驰继续高歌猛进,势如破竹,《整蛊专家》、《逃学威龙》等影片让他的喜剧风格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,后者更是再次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。
1992年,这一年被称作“周星驰年”,他一共有七部电影在香港上映,包揽了票房前五的宝座,其他两部也进入了票房前十五。
《审死官》、《家有喜事》、《鹿鼎记》、《武状元苏乞儿》、《鹿鼎记2》无一不是叫好叫座的佳片,《审死官》以5021万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,并且让周星驰夺得了亚洲影展最佳男主角奖。
周星驰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,在电影界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,在那些年里,各大导演和演员都不得不避其锋芒。
1993年,《唐伯虎点秋香》这部无厘头喜剧,再次让周星驰守住了冠军宝座,他独特的喜剧风格给香港影坛注入一剂强心剂,与王晶那种低俗的喜剧风格迥然不同,让观众笑中带泪。
周星驰在电影中往往出演不起眼的小人物,让观众很有代入感,而且他那天纵奇才般的喜剧才华,让旁人根本无可复制,这才造就了一个个难以逾越的票房神话。
1994年,并不满足于只做演员的周星驰,开始尝试自导自演,《国产凌凌漆》就是他的试水之作。
在这部电影中,他扮演一个特立独行的特工,摸索出自己介于小人物与大英雄之间的独特定位,喜剧效果拉满,很受观众认可,也坚定了他在导演这条路上的信心。
1995年,周星驰以极大的期望和信心拍摄了《大话西游》,在这部电影中,融入了大量他对艺术的追求,然而没想到的是,在票房上却遭遇了滑铁卢。
在当时香港观众的心目中,周星驰就是无厘头喜剧的代表人物,人们冲着他的名字买票进电影院,就是图一个乐,不料最后却看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。
这种期望与现实的落差,让人们并不买账,甚至直言看了个一头雾水。
直到几年以后,《大话西游》才在内地翻红,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,打动了无数观众,其中的很多台词,也成为永载影史的经典。
1999年,早已功成名就的周星驰,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,拍摄了电影《喜剧之王》,将他的所有痛苦和悲哀揉碎了给观众看。
这部小成本的电影,看一遍会笑,看两遍会笑不出来,看三遍会哭得稀里哗啦。
《喜剧之王》让周星驰重回冠军宝座,他用实力再度向世人证明,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华。
也是从转型导演开始,周星驰的作品明显减少了,从以前的一年几部,到后来的几年一部。
2001年的《少林足球》,是周星驰第一部单独署名的导演作品,一如既往的小人物喜剧风格,让他不仅再度受到观众的认可,也终于打动了金像奖评委,颁给了他最佳导演奖、最佳男主角奖以及杰出青年导演奖。
这部电影告诉我们,人没有梦想,跟咸鱼有什么区别。
2004年,《功夫》上映,香港票房6127万,内地票房1.73亿,稳坐头把交椅,还夺得了金像奖最佳影片,金马奖最佳导演。
在很多人心目中,这部电影是周星驰集大成之作,也将之当成他最后的荣光。
他后来导演的电影,很难再逾越这一座高峰。
2008年,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电影《长江7号》上映,相较于他之前的电影,这部影片的质量有所下滑,至少跟他自己的作品相比,难称上乘之作。
有人调侃,周星驰名利双收以后,距离底层小人物越来越远,已经拍不出当初的味道了。
然而,观众们万万没有想到,这将是他们在大荧幕上最后一次看到周星驰。
从这部电影以后,他彻底退居幕后,不再担任演员。
2013年,距离《长江7号》过去整整五年之久,终于又有一部周星驰电影上映了,名叫《西游降魔篇》。
冲着周星驰的名字,观众走进了电影院,才发现主演变成了文章,从头至尾,都没有看到过周星驰的脸,哪怕短短的一秒钟。
少了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,虽然一样笑点满满,但总让人感觉少了什么东西。
但冲着情怀,这部电影依然拿下了12亿的超高票房。
与此同时,呼唤周星驰亲自出演的声音,也一浪高过一浪。
2016年,《美人鱼》上映,周星驰铁了心不再担任演员,依然身居幕后,但冲着情怀,这部电影最终拿下了33亿票房,打破了华语电影票房纪录。
那些说着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人,终于还上了。
在《美人鱼》中,有一首宣传曲叫做《无敌》,是由周星驰亲自操刀作词作曲,短短一分半的歌曲,仅“寂寞”二字,就出现了5次之多。
这首歌曲道出了周星驰的心声,无敌是多么寂寞,高处不胜寒。
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,动辄几十亿的票房,成功带有很多偶然性,有可能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导演,一部处女作就能超过那些大导演一辈子的票房总和。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连周星驰三个字也不好使了。
2023年春节档,周星驰导演的《新喜剧之王》上映,看着《流浪地球》、《疯狂的外星人》等影片都冲着几十亿去了,这部影片最终停在了6亿票房。
有人说,欠星爷的电影票,在《美人鱼》已经还了。
有人说,少了周星驰亲自出演,无厘头便不再是无厘头。
然而,周星驰始终是周星驰,他从来不会为别人改变自己,他要做的,只是拍出心目中最理想的电影。
周星驰在成功的同时,争议也从来没有断过,他最容易让人攻击的,就是为人处世的方式。
当初李修贤对周星驰有提携之恩,但周星驰在走红以后,却选择了与他一刀两断,再无联系,个中隐情,外界不得而知。
与周星驰合作过《审死官》的杜琪峰,认为他太过独断专行,此后再无合作,一提起周星驰三个字就全是批评的言语,称他对香港影坛没有任何贡献。
在《功夫》里担任武术指导的洪金宝,被周星驰气得火冒三丈,两人因为意见不和差点大动干戈。
彻底撕破脸皮以后,洪金宝怒斥周星驰说:“不可以只把自己当人,而把其他人当成狗。”
与周星驰合作最为密切的吴孟达,也在《少林足球》之后与他决裂,他也称周星驰太过独断,没人敢否决他。
除了这些人以外,很多被周星驰捧红过的小演员,都在各种场合攻击过他的性格。
其实,周星驰脾气差,性格怪,在圈中是公认的。
天才都有怪癖,如果周星驰是个好好先生,八面玲珑,处处妥协,可以想象,他根本不可能拍出那么多好电影。
在周星驰心目中,电影永远是第一位,为此可以牺牲所有的人情世故和利益往来。
人们可以攻击周星驰的性格,对他的作品却无可挑剔。
王晶早已与周星驰闹翻,但在很多时候,他提起周星驰依然赞不绝口,承认他的演技是自己所见过所有演员中的第一,他的才华是空前绝后的。
与周星驰合作过多部电影的李力持,称在喜剧方面,他永远是最厉害的,无可超越。
有很多人诋毁周星驰,同时也有很多人赞美他,说来说去,也只是利益使然。
不是每个人都是周星驰,有那么高的艺术追求,这个世界上更多人都只是普通人,辛苦奔波,为碎银几两罢了。
一年一影帝,百年周星驰,这是观众对他最好的评价。
很多电影,观众看一遍就过了,但周星驰的电影,就是那么百看不厌,经久不衰,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。
孤傲的周星驰,早已遍览人间风景,品味世事浮沉,即使他彻底退出影坛,曾经的光环也不会褪去。
可以想象,在若干年后,依然会有无数观众一遍又一遍地重温他的作品,回忆那些由他带来的欢笑和感动。
无论什么时候,周星驰都在这几代观众的心里,从来不会离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